正则清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85|回复: 0

[课程介绍] 真传一句话与心法传承

[复制链接]

49

主题

293

帖子

256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63
发表于 2020-1-24 18: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修行界里面的说法大家都知道那句话叫“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这句俗语最初源自哪里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初始的意思是来源于修行界的一种经验与共识上总结而来的,后来的国术界比如直到现在那些锻炼三大拳等国术的的人也经常的会交流的时候脱口而出。与此类似的一些典故,比较出名的一个,大家读过《坛经》的应该还记得有个典故里面说:“三藏十二部,曹溪一句亡。”也从另一种角度表达了这句话里面的意思。这个典故说的是那时候来找慧能研究佛法的一个和尚法达,从七岁出家读《法华经》,已经诵满三千遍,心里觉得是自己有点干货,一般人谁能读那么多遍法华经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法华经也叫妙法莲华经是佛家大乘经典之一,与楞严经,华严经为佛家经中之王,通行古今的版本是十六国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版本,全文七万八千多个字。能读三千遍这部经,一般人真没有那个毅力,就从时间上说一天默读一遍还得八年呢,何况是出声诵经。所以呢这人有点自傲,见到慧能说是来拜师来着,可是下跪行礼的时候头不至地。有个成语叫五体投地,其实就是源自佛家礼节了,五体就是指双膝双手前额,都得着地,以表达礼佛之心的虔诚,这个礼节文字上被唐玄奘法师公开的阐述并完善,就是五体投地原来是五轮投地,五轮就是指双肘双膝额头按照次序这里还有一整套动作流程最后全身前面部分都要着地,最后基本上就是卧倒那姿势,这是一种大礼参拜。说这个人头不至地,慧能看到了,就说他你“礼不至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意思就是你既然行礼的时候也不是诚心诚意来学习的,那何必的惺惺作态呢?叫你心中有所恃,自恃从某方面高于别人,那到底是什么呢?作为一个老师,慧能这里说的很实在,也很巧妙。就是你是来跟衣钵传人的掌门来学习佛法的,你既然觉得你自己学的那玩意不错,你又何必的这样呢。你直接说不就完了,就是现代人说的还不够实诚。法达就说他诵法华经满三千部。慧能就说他你就念到一万部,又能明白里面经意,而不起傲慢之心,那可以于我共行佛道,那你跟我研究研究。你心中这件事当成一种资本,而变成了一种枷锁,还不知道自己过错。那你跟我研究什么呢?后来呢法达谦卑下来,慧能点度了法达这一点执著,这个人当下契合有所悟,就做偈语说:“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后来呢大家禅宗的一些人,逐步的把这个典故演绎化成“三藏十二部,曹溪一句亡”,来表达从形式上的渐修到某种意义上的顿悟状态,从而从书本的义理逐步到身心的较高级的功法修持,而表达的一种感慨。
     话说回来就是这个典故本身作为作为禅宗祖师达摩提出的“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的教学传承来看,又一次的演绎了“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这句话,同时作为典故本身也进入了所谓的万卷经书里,而为后人作为参佐或者一种研究或者是一种经验的教育,这样的典故从禅宗典籍《五灯会元》里可以说很多了。但是呢,究竟他们悟到了什么,作为他们的老师又是使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明白了点什么,对他们又是有怎样的一种意义,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古代人无论禅宗行脚还是道家访仙,有所成者从后来的一种比较现代的说法叫,渐修顿悟,从一个渐变到量变的过程,但是呢,大家往往忽视的是心法传承的这个关键点,即修行者经过多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过程中,逐渐的淡化了世俗的一些观念,使得后天所生妄心臻于灭境,这才给了自己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什么呢,也同时是所谓的法门宗师们期待的那个机会,叫给你整一把。这整一把从功门的角度看,其实是一种古文化传习的方式,同时也具备当代科学的含义。我们网站里写得心法传承同时的也具备这么一种效力。就是甚至于无论你是否经历过那个多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求索过程与否,你怀着一个问道之心来学习的话,可以直接的与你这个客观存在的血肉之躯发生一种作用,这种作用使得你进入一种有机会并且经常的有机会与外界更大范围的信息场进行交流丰富的那么一种基本条件。而不仅仅是“因人则法”,造成的物理学效应就是这种作用在学习期间进行一种有序化操作。与禅宗不同的是,你合适我作用你就是传法与你,你懂了,叫槛内人,你不是法器不合适,喝茶去,什么时候合适什么时候作用你。而功门秉心法是你合适不合适你敢来了,就作用你,先涵养本源,等你涵养到一定程度,叫法身自悟。这里就存在一种时空观上的差异,就是当法身自悟的时候,你往往会从某种角度进入一种状态,似梦非梦的状态,因法身事难以肉身时空角度描述,则又与此身密切相关,而产生一些超乎肉身观念又十分真实的体验,功门往往说这叫他告诉你了,其实也是你告诉你自己了,因为那本来也是你,只不过他知道那也是你,你不知道那是你,这里有点绕口但从个人观念上看也不过就是陈述一个事实,只不过冷暖自知而已。说“你证我证他证意证”本来也含有这个意思,只不过懂的人知道那意思,不懂的人以为那是文字游戏而已。所以呢,功门说“古法今现,本无可言说”,非要强言之大约也就是心性问题了,心性问题涉及的范围其实非常广,简单来说包括了德,这个德的问题本身也涉及了非常广的内容,还包括了认知问题,浅白一点就是对事物的认识角度广度及深度,还包括了信,对古文化以及所授心法的那种发自心底的信,古人的说法信不足有不信,天门弗开,当然还涉及了后天自身素质的问题,而这个说起来也是非常复杂的,按照比较客观的说法就是跟一个人本底的物质组态与后天思维模式相关比较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综上,从一句俗语里展开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安全的心法传承是修持的充分条件,没有这个等于连敲门砖都没找到。古来多少修行者跋山涉水求法不辞辛劳,比现代人的毅力大不知道多少倍,不过就是为了找这块敲门砖,且三千六百旁门作道,一不小心就去别处了,一辈子不知根本的人大有人在。其次自身向道修行的心性素质,法侣财地等等条件是必要条件,没有人会赶着教你修行,除非先天素养万中无一,这种情况呢才有所谓的老师找徒弟。衡量标准当然也不是靠当事人的自我感觉,这点不清醒那就真傻了。玩的好叫玩个后天气,练点实物质;玩不好叫学名词,陶冶情操,增加知识。要是玩的大一点,还有点东西,前路崎岖一类其实也不鲜见。所以呢,功门以古法传承至今,以心法涵养为本,心性道德修持为根,给欲问道修持者指出一条安全的系统的求真的路,是凝结着历代功门隐修宗师的智慧结晶,望志于问道修行的仁人志士好学同道加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正则清承

Copyright © 2019 zhengzeqingcheng All Rights Reserved. 19026495

Powered by Discuz!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